根據林金田先生著《臺灣的吊橋》一書當中的內容,合作村二號吊橋,位置在翠峰往靜觀的道路上,與這座橋相符合,現在已經被靜翠橋取代,只剩幾塊橋板稀疏垂在吊索上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曾文溪的支流屯阿巴娜溪橫貫茶山部落,因此這座吊橋以前又稱為屯阿巴娜吊橋,或許偏鄉的經費不足,吊橋已經有多處損毀,不適合觀光客成群過橋,希望鄉公所能夠協助修復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雖然可以從遠方看到吊橋,但前往吊橋的路徑已經多年沒有整理,路基流失,雜草叢生,難以到達,只能從網路上看著別人曾到訪過的記錄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阿里山鄉茶山村地處交通不便的位置,境內又有曾文溪數條支流穿越,南北串聯不易,何明德行善團在此建造一座吊橋助於交通與觀光發展,完工後取自行善團的「行」、茶山村的「茶」,命名為「行茶吊橋」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阿里山鄉的新美村和茶山村,以曾文溪的支流普亞汝溪為界分隔,何明德行善團於民國92年建造吊橋方便交通往來,取自行善團的「行」、新美村的「新」,命名為「行新吊橋」。可惜在98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挾帶豪雨造成溪流暴漲而遭沖毀,之後雖有重建新美大橋,但吊橋並未重建僅徒留遺跡在茶山村一側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達娜伊谷以「封溪護魚(鯝魚)」復育有成而聞名,並且轉型發展觀光設立步道和吊橋,是阿里山鄉山美村最為知名的景點。可惜莫拉克颱風的來襲挾帶豪雨造成溪流暴漲而重創,原本的吊橋也遭沖毀,不復存在。經過兩年的重建,新的吊橋啟用後又為達娜伊谷挹注活水,是前來造訪達娜伊谷的遊客必訪的地標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2009年莫拉克颱風挾帶大量豪雨造成阿里山鄉溪流暴漲,原善美吊橋沖毀,衝擊山美村觀光,而後由紅十字會集資,嘉義縣政府等單位推動下,兩年後完成這座富有鄒族特色的新吊床式吊橋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何明德先生仍在世時,曾帶領嘉邑行善團在阿里山鄉山美村建造吊橋,便於村民往來曾文溪兩岸,也助於達娜伊谷觀光發展,完工後取「山美」的諧音,與行善團的「善」,取名為『善美吊橋』;可惜民國九十八年莫拉克颱風挾帶豪雨衝擊阿里山鄉,沖毀建造13年的吊橋;兩年後福美吊橋原地改建完工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行嘉吊橋是和何明德行善團所承包最長的吊橋,跨越嘉義市南邊的大河川-八掌溪,兼具交通與觀光的功能,夕陽優美,夜間有霓虹燈閃耀,成為嘉義河畔的美麗地標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1930年台灣首座大型水利工程-嘉南大圳完工,當時提供水庫巡守員和當地居民行走而建造這座吊橋,後來轉型觀光而改建,現今是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的特色景點。

 

文章標籤

cysc08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