塵光掠影:中寮鄉老照片說故事 (資料來源: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://tm.ncl.edu.tw/)
愛鄉橋
八仙橋
中正橋
照片翻拍自台中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
封面
目錄
愛鄉吊橋
清朝末年鄉親寮通往虎尾寮,需涉水或撐竹筏而過,每遇山洪爆發則繞路,居民甚感不便,日據時代僅設竹橋,直到民國四十一年,村民推舉陳清標先生,擔任興建吊橋主任委員,到處籌募經費,並得當時鄉長謝燈炎先生鼎力相助,爭取中寮吊橋廢棄之鋼索,以及廖牛先生向糖廠爭取輕便車鐵軌等材料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終於民國四十三年三月愛鄉吊橋落成通車。
(版主編按:照片下方文字:愛鄉橋落成剪綵典禮留念 40.12.18,與上述的落成年份相差了兩年多,不清楚何者為正確。)
民國五十九年愛鄉吊橋被洪水流失,幸經當時林洋港縣長向上級爭取配合款,於民國六十一年六月改建為水泥橋。
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九二一大地震,水泥橋被震毀,經九二一重建經費補助,終於民國八十九年擴建為美輪美奐的水泥橋。
現今的愛鄉橋
橋頭處立有愛鄉橋重建記事
八仙吊橋
日據時代,鄉親寮往八杞仙的主要橋梁為八仙吊橋,在八仙吊橋中間鋪設輕便車鐵軌,於昭和十八年(民國三十二年)被洪水沖失,只好往下游重建。
光復後民國四十年發生尼娜颱風,八仙吊橋再度被沖毀,最後於原橋與街道直線方向重建水泥橋,於民國四十三年竣工,。
八仙吊橋
攝於民國22年
現今的八仙橋
千歲橋(中正橋)
大正十三年建造中寮吊橋,施工時不幸有工人犧牲殉職,吊橋完工,為求取平安順利,永久長存,取名為「千歲橋」。
光復後吊橋失修,民國四十年改建水泥橋,民國四十一年五月五日完工,卻發現偷工減料,包商、監工及公所總幹事被判刑。
中寮水泥橋於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被沖毀,隔年再建造水泥橋,取名「中正橋」。
現今的中正橋
書籍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