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甲溪天輪壩水力發電廠周邊有許多重要的高壓電塔,衍生出需要維修而搭建的保線吊橋,如今技術的進步也許不再仰賴這些舊吊橋,廢棄不再被使用。其中距離白毛山登山口不遠的這座吊橋,除非特地繞行大圈攀白毛山的登山口,否則幾乎沒什麼人會經過此地,偶然在登山補給站得知資訊,依循前人的路徑踏查到訪這人煙罕至的吊橋!
採取內文反方向的路線探訪,當中16:22紅色拱橋,15:21電塔,下文都有沿路拍照做記錄,15:13第二座廢棄的保線吊橋,正是本篇主角,14:49保線吊橋,因為路徑更加難行而放棄折返。
大甲溪天輪壩水力發電廠周邊有許多重要的高壓電塔,衍生出需要維修而搭建的保線吊橋,如今技術的進步也許不再仰賴這些舊吊橋,廢棄不再被使用。其中距離白毛山登山口不遠的這座吊橋,除非特地繞行大圈攀白毛山的登山口,否則幾乎沒什麼人會經過此地,偶然在登山補給站得知資訊,依循前人的路徑踏查到訪這人煙罕至的吊橋!
採取內文反方向的路線探訪,當中16:22紅色拱橋,15:21電塔,下文都有沿路拍照做記錄,15:13第二座廢棄的保線吊橋,正是本篇主角,14:49保線吊橋,因為路徑更加難行而放棄折返。
吊橋原本的位置是木棧道,因為老舊且在懸崖峭壁旁,安全起建而改建成這座繩索吊橋。如果是純粹收這座吊橋,可停車在風動石公園,距離較近可原路來回,不過既然來了登山步道,六號出發、七號折返環狀走一圈更有意義。
吊橋為了縮短跨越距離,往往建造在離河面近的山腳處,而主要道路通常是在山腰上。新佳陽吊橋海拔1420公尺,聯外的台8線路口海拔1620公尺,陡下200公尺,路徑長1.3公里,坡度超過15%,下去上來都是挑戰!
德芙蘭步道位於博愛村松鶴德芙蘭部落後山附近,步行約3小時。步道大部分路段為台電保線道路,沿著東卯山東南面大崩壁裙裾修建,東臨大甲溪;沿途可見陡峭的大岩壁及散落的大、小落岩塊,步道上偶有大石堆疊,得手腳並用攀爬而上;而就地取材的石階,古意盎然。步道沿途可見大葉楠、櫸木及茄苳巨木,還有粗壯的爬藤植物,是步道最大的特色。
新社鄉因地形因素,早年有多座吊橋聯絡村里間,之後皆改建成鋼構水泥橋而被拆除,所幸還有幾座留下遺跡,除此之外,慶幸新社鄉有心製作特輯,能在圖書館查詢到相關圖文,得知鄉內交通的發展史。
谷關風景區是台中山區知名的遊憩區,在九二一地震之前還是中橫公路最熱鬧的中繼點,如今雖然榮景不再,但專程來溫泉的泡湯客也不在少數,也有攀登谷關七雄和八仙山的登山客會順道前往,谷關吊橋便是當地最知名的景點,也是聯絡兩岸溫泉旅館的重要橋樑。
台中市附近的高山非大雪山莫屬,從最近的市區-東勢進入,一個小時即可攀登捎來、鳶嘴等2000公尺的知名小山,途中有個漂亮的吊橋,也許不是大部分登山客的首選目的地,若不趕時間還是建議可以繞進來看看。
大甲溪主流沿線多座水力發電廠,其中天輪電廠、馬鞍壩週邊諸多遊憩景點,是通往谷關風景區之前最大的中繼站,不管是開車、騎乘機車、單車,許多遊客都會在此停留,而天輪白冷吊橋正是肩負連絡兩岸景點的重大功能。